国内首次 规模最大“西北乡村调查”六大看点!
《西部大开发》11月刊
《西部大开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刊物。也是我国惟一一份与西部大开发同名的大型月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刊物自2001年创刊以来,发行量不断扩大,影响力广及全国,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家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以及东、西部有关省、地、市、县领导;关注和研究西部大开发的专家、学者、海内外投资商;在西部创业的大中型企业经理及商务人士;关注西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界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国内首次 规模最大
“西北乡村调查”六大看点
策划:耿翔
执行:耿翔 张义学 王薇
1936年七、八月间,26岁的费孝通在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开弦弓村开展了为期两月的乡村调查,两年后他整理撰写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并因此而获得博士学位。《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江村经济》的发表,在那积贫积弱的年代把国内外学者的目光聚焦到中国农村,聚焦到中国农民身上。他开启了中国农村调查的先河,影响了我国几代“三农”学者。
82年之后的2018年七、八月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出2000多师生,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除东四盟)、西藏自治区的484.99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同时开展乡村调查。9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了《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这份报告是恰逢其时,引起了全国关注。
暑期的陕北,正是酷热难耐的时候。7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赵晓静和孙慧琴正在陕西省米脂县高二沟村开展乡村调查,这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小山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空荡荡的村庄里只有老人和妇女,无聊地打发着溽热的时光。赵晓静、孙慧琴正和村主任高平章等人交谈,却“意外”地遇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普特校长。吴校长也来陕北,专程探望赵晓静这一个调查组,了解乡村调查困难,为学子“支招”。
在这个酷热的暑期,学生洪丽贞和韩堔前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开展乡村调查。要调查的包勒村距离县城很远,热心的洪丽贞家长放下手头工作专程驾车陪孩子们一起调查。8月9日,洪丽贞和韩堔也邂逅了吴普特校长,吴校长接受本刊采访时一再表示“我被这位家长的无私、无偿支持深深感动了!”
就在这个酷热的七八月间,和赵晓静、洪丽贞一样的2000多名西农师生,奔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内蒙古、西藏七省区,同时开展乡村调查。他们像82年前的费孝通一样,采取走访观察、入户访问、收集文献、统计人口、摄影等方法和技术,获得了各个行政村整体的地理、人口、土地、农业、副业、工业、贸易(贩运)、资金、交通运输、职业、婚姻家庭、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和城镇与乡村关系等资料。
看点1
规模大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决策。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改河教授是这次“西北乡村调查”的总设计师。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组织开展的这次西北乡村调查,以获取最小行政单元自然聚落、资源生态、产业结构、生产水平等基本数据,构建西北地区乡村类型本底信息数据库,形成西北地区乡村类型调查报告。”这次调查的目标是为了给西北地区各级政府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和科技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西农智慧”。
西农向新疆共派出71支学生小分队开展乡村调查工作。温宿县调查小队的李丹说:“5天的奔波让我有很多感触。每天顶着毒辣的太阳,徒步几十公里虽然辛苦,但是当我们遇到热情配合并为我们细致耐心填写问卷的群众时我们既激动又欣喜,当一份份问卷被提交时我们多了一份成就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们
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高寨沟村调查
宁夏调研组杜世平一行
在宁夏农牧厅调研
陈烁是富有经验的调查员,她在下乡前先和当地居民详细了解了各个乡镇的乘车路线,统筹规划行程,节省了大量的路途中奔波的时间。走进乡镇村落后,我顿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特克斯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二十多个兄弟民族。作为旅游名县,生态旅游规模逐年扩增,家家户户都盖着风格独特的小木屋,民宿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据介绍,这次乡村调查的范围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除东四盟)及西藏自治区,共涉及65个地级市,34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31388个行政村,国土面积484.9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我们向这345个县的每个县都派出一个三至五人的调查小组。调查范围之广大,是前所未有的!”杨改河教授说,“调查对象为各省农业厅、民政厅、资源环保等部门,各个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调查内容包含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区位等要素”。
看点2
范围广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55万多个行政村,317万个自然村落,究竟演化出多少种类型、分布在什么地方,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文化、宗教、民俗等本底值并不清楚。现有的资料和文献缺乏乡村振兴规划设计需要的分类指标、本底值,如何分门别类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制订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科学指导不同类型乡村振兴的实施,是当前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千千万万份《江村经济》,需要众多的“费孝通”式人物深入祖国各地开展乡村调查。如何调动这么多人力开展这么大规模调查呢?吴普特校长和杨改河教授不谋而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好有这个优势!吴普特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开展西北乡村调查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功能,也是我校实现一流大学目标的重要建设路径。”
赴新疆沙依巴克区调查的学生正在采访
仓房沟村下辖企业人们的生活情况
7月25日-8月13日,外语系宋以若、冯学玮调研小组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开展了为期18天的西北乡村调研。宋以若告诉本刊记者,“7月31日,我们和榆中县政府接洽后,就分别分别前往农牧局、林业局、统计局、县委农工办等部门获取了关于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田园综合体、统计年鉴及扶贫开发等一系列相关材料。8月1日起,前往23个乡镇逐乡逐村地展开调查。其中,对不配合的乡镇及行政村进行二次、三次走访,多次与榆中县孙新华副县长、调研指导老师沟通后,终于走遍了榆中县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我们累计收集县级资料26份、乡镇级资料18份,完成268份有效问卷,并与各县级、乡镇级负责人就‘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等展开深入访谈。”
洪丽贞和韩堔调查的包勒村位于湟中县西北部,海拔2900米,总户数108户423人,是以藏、汉两个民族形成的自然村,耕地面积1548亩。近年来,该村积极践行“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情村貌得到了根本转变。像这样的详实调查,两位同学完成了湟中县15个乡镇的调查任务。
郭美婷同学前往新疆库尔勒调查,她告诉本刊记者,“在走访乡村过程中,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乡们在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途径丰富多样,对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信心的喜悦之情。走访之时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激动的弹起冬不拉,用维吾尔族语唱出国家政策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从大伙们激情的演艺中我可以体会出村民们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美丽乡村的期盼之情。”
据西农宣传部闫祖书部长介绍,从2018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部分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及暑期返乡研究生、本科生2000余人的辛勤努力下,共获得有效调查样本31388 个,占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总村数的41.63%。 获得各类统计年鉴、规划、方案等资料5000余份。
看点3
种类全
乡村类型划分主要遵循和依据中央相关规划,同时参考了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按照主导因子原则、地域分异原则、综合分析原则、行政区界相对完整性原则进行。
通过论证,确定69个指标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对31388份问卷样本的研判,筛选出21个关键特征量纲,归纳总结出生态保护型、粮食主导型、特种作物型、果蔬园林型、城郊结合型、文化传承型、乡村工业型、草原牧场型、畜禽养殖型、乡村旅游型和多元发展型等11种乡村类型。
☀ 生态保护型:位于国家级、省 级、县级生态保护区以及非生态保护区域内的生态治理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区等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部分区域属于非生态保护区,但是属于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型乡村类型为2572个。
☀ 粮食主导型:重点以小麦、玉 米、水稻、马铃 薯等粮食作物的 种植为主,基本 上分布在各地粮 食主产区,如陕西关中地区、甘肃陇东地区、青海海东地区、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河套、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粮食主导型13014个。
☀ 特种作物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棉花、油 料、小杂粮等主 产区,如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部分地区,陕西榆林、延安,甘肃定西等。特种作物型总数为3963个。
☀ 果蔬园林型:果蔬园林型为7014个,主要分布在西北 地区的苹果、葡萄、蔬菜等产区,如黄土高原的苹果产区,新疆南疆地区的枣、梨等产区。
☀ 城郊结合型:城郊结合型为7871个,主要分布在各省 会、地级市及县 等城市周边的乡村。
☀ 文化传承型:流传在民间的剪纸艺术,民间小调、泥塑、书画 等,通过产业化 之后带动本村经 济发展,增加村民收益。文化传承型仅有380个,数量很少,这就说明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开发比较滞后,与这些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符,开发传统文化产业是该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
☀ 乡村工业型:依靠乡村集体经济、个体经 济发展起来的 非农工业企业及个体加工业 ,成为这类乡 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宝鸡的东岭村等,乡村工业型为2474个。
☀ 草原牧场型:分布在我国草原区 域,村民或者牧民 主要以草原放牧为 主,形成了以游牧 和固定放牧等为主 的乡村聚落,产业 比较简单,乡村类 型单一,且比较分散,乡村建设的途 径比较单一,草原牧场型为2734个。
☀ 畜禽养殖型:分布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以设施养殖为主,农业是设 施养殖的重要 饲草来源,以发展农牧结合 型的循环农业为主。
☀ 乡村旅游型:分布在城市郊区和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充足、经 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如陕西袁家村、马嵬驿等乡村旅游型为654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好。
☀ 多元发展型:各种产业均有一定的发展,主导产业不太明显,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元化的 产业发展格局,难以区分属于哪种类型。杨改河教授分析说,多元发展型乡村为6668个,数量居多;这表明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西藏自治区大量的乡村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复杂,缺乏对主导产业的凝练,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产业发展特色,是西北地区这类型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
杨改河教授说,粮食主导型村子最多,有13014个。但是也大量涌现新类型的农村,如380个文化传承型,654个乡村旅游型,2572个生态保护型。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类型中,各省(区)的乡村类型分布差异较大。
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调研中
青海尖扎县统计局获取资料
看点4
很实用
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杨改河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中央对于未来几年‘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很有指导性!我们调查形成的《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将为西北地区各级政府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和科技支撑”。
《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是对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内首次以乡村为基本行政单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开展的广泛、系统的调查。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乡村类型的划分可为中国西北、西藏地区乃至中国乡村振兴分类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是构建的中国乡村类型特征及划分的21个量纲标准,可为其他区域乡村类型的划分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三是搭建的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西藏乡村类型基础数据库平台,可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数据管理和信息查询,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智慧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这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队、播种机和策划书,也是培养‘一懂两爱’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动课堂”。吴普特校长告诉本刊记者,“这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更是改变了不少同学的‘三观’。我在陕西米脂县探望做调查的学生时就被我们的学生深深地感动了”。7月25日至8月5日期间,赵晓静和孙慧琴两位同学在米脂县调查,因为不是本地人,她俩住在县城的宾馆,每天的花费让两人很心疼。看到吴校长,两人吐露心声,“希望能换一个更便宜的地方居住,省下钱来多跑几个村子”。吴校长对她俩的想法很赞赏,安排她俩住进了本校米脂试验站。8月1日下午,吴校长来到洛川县菩提乡党家塬村探望正在做调查的吴江辉调查组,吴江辉此前完成了宜川县的调查,并向洛川县的各个乡镇发去了调查问卷。他告诉吴校长,“虽然很累,但是感觉特别充实,这个忙碌的暑假,非常有纪念意义。”
“以后花钱要注意呢。接受调研的一位农民伯伯告诉学生,‘全家一年的毛收入能有两万元钱,就很知足了’,这就是一位贫困农民的生产目标呀!作为一些大学生,一年两万块钱都不够花呢。”吴校长说,“这对于学生来讲的确是个震撼,所以说这一次西北乡村调查活动,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消费观念。”
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学生们在这次调研实践中,切身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新时代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看点5
很精准
8月12日,杨改河教授带领十余名师生来到陕南地区,对不同级别的乡村示范村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江山村、牧护关镇胡村、腰市镇李岭村、杨峪河镇吴庄村,丹凤县棣花镇棣花村、棣花镇万湾村,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富水镇油房岭村、城关镇三角池村,汉中市城固县六一村、西乡县三合村、安康市汉阴县三元村等地,通过实地查看,与村镇干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陕南地区乡村建设历程、产业发展现状、乡村用地现状、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乡村发展现状,调研团队每到一处,都会依照本地产业发展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杨改河告诉本刊记者,“开展这次大型调查活动之初,我们先在陕西搞了‘试点’,手把手地指导师生如何开展乡村调查,让学生与村干部面对面,掌握最真实基层情况,既要填写电子问卷,又从老乡口中记录点滴。”
杨改河教授和调查组老师
在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牧关镇胡村调研
通过这样深入透彻的大范围调查,摸清了陕西农村发展现状。陕西省有生态保护型行政村1058个、粮食主导型4996个、特种作物型1249 个、果蔬园林型3252个、城郊结合型3082个、文化传承型195个、乡村工业型1228个、草原牧场型477个、畜禽养殖型338个、乡村旅游型311 个、多元发展型2704个。
不可轻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乡村是陕西乡村的主要产业特征,提升这部分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该区域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
看点6
寄希望
开展“西北乡村调查”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工程,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承担国家使命的重要职责。
开展“西北乡村调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杨改河告诉记者,“《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只是初步性总结,还有很多大量的统计、归纳、总结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成立专门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争取早日取得报告成果。”
西北诸省区的广大农村、广大农民更是翘首期盼,这份报告成果早日落地开花,早日被当地主政者吸收采纳,因地制宜地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去。
吴普特校长表态说,“完成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只是学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此后还将积极推进报告成果落地开花,为中国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贡献西农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来源:西部决策网
网络编辑:刘泽华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